安庆佳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站

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业务部
电话:0556-2097632
邮箱:service@hyyib.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丁玉华:国家应叫停轮胎产业的低端引进

编辑:安庆佳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字号:
摘要:丁玉华:国家应叫停轮胎产业的低端引进

在“两会”即将结束之际,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三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玉华在北京接受了盖世汽车网的独家专访。

旧轮胎进口对国家有害无益

盖世汽车网:你在去年的“两会”上,就提出了禁止进口旧轮胎的议案,今年的“两会”,你再次建议把旧轮胎列入禁止进口目录,如此执着于提这个建议,是出于何种考虑?

丁玉华:对废旧轮胎的回收和利用,国家已经有明确的相关政策。2010年9月出台的《轮胎产业发展政策》特别强调:“从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企业,废旧轮胎的来源应立足国内。”当年年底颁布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规范废旧轮胎回收体系”,“严禁变相违规进口废旧轮胎”。

但实际上,国际上的废旧轮胎仍然在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内,造成产业危害和环境危害的现象仍在发生。这其中,旧轮胎进口海关编码依然存在,为进口旧轮胎提供了机会,是造成废旧轮胎大量涌入的主要原因。商务部、海关总署和环保总局联合颁布的公告明确规定严格进口橡胶废轮胎,但旧轮胎进口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盖世汽车网:你分别谈到了废轮胎和旧轮胎,二者有很大区别吗?

丁玉华:废轮胎和旧轮胎凭肉眼很难区别,除了凭经验,还需要依靠专门的仪器去识别,而一台专用检测设备价值20多元美元,只有胎体没被破坏,才可以确认是旧胎,反之就是废胎。在旧轮胎进口量很大的情况下,海关只能抽检,必然会有大量的废轮胎掺杂进来,这不但带来环境和安全隐患,对国家质检部门的执法工作也带来无法操作的后果。

盖世汽车网:也就是说,进口废旧轮胎的危害很大。那么目前中国每年产生多少废旧轮胎?进口旧轮胎都会造成哪些方面的问题?

丁玉华:中国现在每年产生2亿多条废旧轮胎,不过,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数字还将会不断扩大。这其中翻新的产量约为1300万条,不足5%,而发达国家的轮胎翻新比例能达到45%以上。

中国本来就严重缺乏橡胶资源,去年天然橡胶实际需求量为300万吨,但国内产量仅在60万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达到80%以上。大量进口废旧轮胎的危害不言而喻:一方面造成了橡胶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极大地抑制了本土轮胎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加重了国内的环境压力,使中国变成从全球进口旧轮胎的“垃圾场”;此外,废旧轮胎还构成了对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因此,国家应该立即立法,将旧轮胎列入进口禁止目录,取消所有相关的海关编码,同时出台严格的法规,制止生产和不具备复新能力的一次性轮胎产品,规定制造公司除生产全新产品外,必须建设能够复新产品的生产设施,作为行业准入条件。此外,还应出台鼓励回收利用本土废旧轮胎资源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植立足本土资源的轮胎翻新企业发展。

项目不通过环保标准不应上马

盖世汽车网:中国对轮胎产品早已实行“CCC”认证,你为何还要建议修改相关认证和标准?

丁玉华:这个标准沿用了10年,目前已经成为一个落后的标准,主要问题是安全性能指标偏低、环保性能指标基本上是空白。现已通过国家“CCC”认证的轮胎企业有近200家,认证证书约400张,但这些企业良莠不齐,很多企业在生产销售“割标胎”、“不三包”胎等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这些产品对消费安全构成潜在的巨大威胁。

轮胎是汽车上重要的行走部件,它的技术性直接关系到所承载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到汽车性能的发挥,因此,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制订更为严格的轮胎技术法规和标准迫在眉睫。

盖世汽车网:依现状来看,中国轮胎产业的竞争能力确实有待于加强,这样说来,整个产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不仅仅是翻新能力的问题吧?

丁玉华:是的,中国的轮胎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

国内生产的轿车和轻型卡车子午胎中,65%是中低端产品,这些产品技术性能低、附加值低,没有国际竞争能力。另外,在国内生产销售的大部分卡客车子午胎是一次性使用即报废的产品,不具备翻新能力。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去年中国生产的轮胎约占世界轮胎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国内汽车轮胎消费量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年均14%的增速。但应该看到,中国轮胎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整个产业的“质量”问题:技术、装备、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单纯追求量的增长和生产能力的简单复制,满足于在市场上拼价格,这使得中低端产能过剩,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

盖世汽车网:你特意强调,“CCC”认证中没有环保指标,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轮胎产业需要重新构筑环保体系?

丁玉华:的确如此。中国应该首先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建立起轮胎产品的安全和环保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重新修订“CCC”认证标准以及各类产品的技术标准。另外,要对轮胎产品实行分级管理,重点衡量轮胎的环保性能,包括轮胎滚动阻力、湿地抓着性和外部通过噪声等,推动轮胎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同时,应严格控制新扩建项目,对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能耗、环保等设立新标准,不通过环保标准的坚决不能上马。

此外,还要明令轮胎生产企业具备轮胎复新的能力,以及废旧轮胎的回收处理能力,并加快制订出台相关的轮胎召回法规。

应限制国外企业投资轮胎产业

盖世汽车网:你建议要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国外企业投资国内轮胎产业,这与WTO宗旨不矛盾吧?

丁玉华:不矛盾。橡胶资源属于战略性物资,从国际上来看,各国政府都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去保护自己的敏感性产业。政府的职责就是要保护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公民。中国政府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要出台相关的标准和法规,抬高引进的门槛,限制低端产品“一窝蜂”涌入的现状。

盖世汽车网:这些年来,外资轮胎企业相继在中国建立了许多工厂,引进外资后,中国轮胎业的总体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吗?

丁玉华:中国加入WTO后,外资进入轮胎产业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全球主要的跨国轮胎公司都已在国内建立了工厂,总生产能力占行业总能力的47%。“十一五”期间,外资轮胎企业的产量年增长幅度达到23.5%,大大超过行业同期的平均增速15.3%。

外资大规模进入,并不是着眼于提升中国的轮胎产业水平,而看重的是中国的市场份额,同时被各地政府对外资的“热情”和优惠政策所吸引。因此,尽管许多外资企业的技术实力还不如国内企业,但仍然靠收购国内的落后破产企业站住了脚。近年来,外资轮胎企业在中国的扩张基本上是靠转移普通甚至低端的生产能力,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一家跨国轮胎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轮胎试验场,也没有一家把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转移到中国来。

盖世汽车网:这样的低端引进对中国轮胎产业升级并无益处,而且是不是也会造成产能过剩,对国内的生产企业造成直接冲击?

丁玉华:目前轮胎产业所吸纳的外资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如果不立足于培育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仍然依靠放宽条件、降低门槛,不加选择地引进外资发展轮胎产业,非但完不成国家“十二五”转型升级的目标,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对本土轮胎企业造成更为严重的冲击和挤压,最后使中国轮胎业陷入灾难境地。

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努力,内资轮胎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一些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完成了包括巨胎工程子午胎在内的全系列轮胎产品的产业化。从中国轮胎产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建议国家不再对外商投资轮胎项目进行审批,以更好地推进中国自主品牌的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上一条:米其林马来西亚雪邦赛道轮胎对比测试 下一条:四项电控共轨国家标准于明年3月实施